第四百五十二章 副使翻译
景廉之参是清流派射向郭嵩焘的第一枚毒箭,辱骂郭嵩焘的舆论也因而铺天盖地,“自京师士大夫下及乡里父老,相与痛诋之,更不复以人数”,虽然未能改变朝廷对郭嵩焘的信任,但却让郭嵩焘感受到了举国上下严重的虚骄之气所带来的不寒而栗! 紧接着参劾郭嵩焘的,是翰林院编修何金寿: “……窃臣近见兵部侍郎郭嵩焘所撰《使西纪程》一书,侈言俄、英诸国富强,礼义信让,文字之美;又谓该国足称二霸,高掌远蹠,鹰扬虎视,犹复持重而发,不似中国虚骄自张。一再称扬,种种取媚,丧心失体,已堪骇异。其中尤谬者,至谓西洋立国二千年,政教修明,与辽、金崛起情形绝异,逼处凭陵,智力兼胜,并不得以和论等语。我国与各国和议之成也,内外臣工痛念庚申之变,皆思卧薪尝胆,以国家自强为期,为异日复仇雪耻之地。今郭嵩焘敢为此语,岂止损国体而生敌心,直将隳忠臣匡济之谋,摧天下义愤之气。我大清无此臣子也!” “窃思古人使于四方,原在不辱君命。今郭嵩焘自知清议难容,故为此张大恫吓之词,以自文其短,而挟以震骇朝廷,为将来见功地步。此等居心,已不可问。乃复著为书篇,摇惑天下人心。其书中立言尚恇怯如此,安望其抗节敌庭,正论不屈乎?……” 何金寿上的折子也很策略,他没有提刘锡鸿被杀一事,而是对郭嵩焘《使西纪程》一书开始了口诛笔伐。 《使西纪程》是郭嵩焘到达伦敦后,根据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