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124章,燃烧的青春(11)
书迷正在阅读:心魔、刀尖之上、叱咤、兽行天下、九龙神鼎、银狐、夺爱豪门:总裁,我不嫁!、网游之不落的黄巾旗、小兔子哪有什么坏心思、我就是幕后至高神
人说她是某领导的小三,她是借助名气上位的。 而事实上到底如何,谁也不清楚,作为一个媒体人,尤其是在当今讯息发展如此迅速的今天,东江晨报能做到今天,从纸业报纸,到网络报纸,最后两者兼顾的发展到如今,几乎是一个奇迹,而徐庶如此年级轻轻,成为东江晨报的金牌记者,也同样是一个奇迹。 对于试点教育改革,徐庶到没有多少抵触感,这其中有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因为她不是东宁市本地人,但她也算得上是半个东宁市本地人。 从来到东宁市以来,徐庶从一个微不足道的小编辑,走到东江晨报的金字招牌,吃过的苦是平常人难以想象的。 做媒体最大的压力,来自上面也来自下面,东江晨报能走到今天,就是能在这上下的压力中,保持一个平衡。 徐庶对东宁市本地人最大的印象是,他们的本地意识感极强,尤其是中老年人的本地意识,大事可以说到东宁市经济腾飞,几乎大多数从东宁市走出去,从名牌大学毕业的学子,都主动加入了家乡的建设。 而小事则可以说到,外地人如果和本地人起冲突,那么本地人不会管任何道理不道理,冲上去就会先把外地人揍一顿死的,哪怕两个本地人之间本来就有仇,他们也会先攘外,在安内,等到把外地人弄跑了,他们又会互相死掐。 很难想象这种矛盾又负责的人际关系,但一切归根于他们的